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3, 2022的文章

編者心語36: 我們是基督的身體

圖片
  我在年少時曾受過傷害 ,使我覺得天大地大,卻沒有我容身之處,也沒有人可以照顧我。從那時起,我下意識自我保護,遇到什麼事 情都習慣收在心裡自己消化。雖然我在團契長大,也不抗拒與弟兄姐妹分享,但內心並不真的相信與人分享和代禱有用,總覺得自己向神禱告就行了。 2013 年,神在這方面更新了我。那次,我被惡者用 負面思想 激烈 攻擊七天,不能吃不能睡,身心靈極度疲累。在最辛苦的時候,我都沒有想到要和小組組員分享和代禱。我打從心底覺得分享出來沒有用,因為我沒把握他們會否為我禱告,也不了解彼此代禱的重要性,而且我之前的靈命狀態很好,不想在他們面前露出軟弱的一面。 有一天,聖靈很清楚感動我,讓我意識到這也是惡者的攻擊之一,勇敢面對這個長期的障礙很重要。於是那天晚上,在小組聚會時,我鼓起勇氣逼著自己在小組分享。許多年過去,我依然清晰記得當我一開口分享,馬上感到神撕開我和組員之間的一層隔閡,讓我們的關係有了更新。那一晚,一個弟兄買了「沙爹」( Satay )來,是我幾天以來第一次用餐,神讓我從肢體們的陪伴,身心靈都得到修復。 2019 年初,我經常面對失眠的困擾,有時三天、有時一星期;有時二十四小時無法入眠,有時睡一、兩個小時醒來,就不能再入眠。那段日子,情況太嚴重時,我只能用安眠藥讓自己睡一睡。 開始時我有和組員分享,請他們代禱,但漸漸又走回老路,覺得自己忍耐一下就好。 有一次,我失眠了好幾天,參加小組時忽然有感動請坐在我旁邊的組員為我禱告,很巧他就是當年買「沙爹」的那位弟兄。他不是一個習慣禱告的人,我們也沒有太多禱告上的交流,但那一天他用略為生疏的禱詞為我禱告時,我再一次經歷身心靈都得到修復。那晚之後,我就可以睡覺了。 昨天和姐妹分享這兩段往事,一個感動臨到我,我用言語說出來:「神的方法,就是要透過基督的身體代祂做事,因為人看不見基督,只看見衪的身體。」我忽然明白了神要我們彼此代禱、彼此關顧的意義,因為基督升天後,祂的身體在聖靈陪同下留在世上,是具體的、看得到的,哪裡有需要,基督的身體就要代表祂去回應。每個微小的行動,集合起來,都能重現基督在世上的生命,比如一段代禱、一句合宜的話、一個擁抱、一個和好的見證、一個對需要的回應等。 每一個「基督的身體」都具有使人身心靈得到修復的能力! *** 2020 年,新冠疫情在世界肆虐,導致前所未有的

編者心語35: 有財富的要代表神去照顧祂所看重的人

圖片
  近兩年,疫情使我的教會不能有實體聚會,於是我們決定將教會用作隔離之處,讓有需要隔離的病人家屬可以使用,尤其那些居住環境太擁擠,沒空間可以隔離者。我負責代表教會向弟兄姐妹分享這個看見,並帶領大家一起禱告把這事工交托給神。分享和禱告都很好,全體會眾都認同這個決定。 接著,我們便安排清洗教會,以便盡快預備好空間接待有需要的人。第一次去清洗時,我便有作難,很不想去,雖然當時我有需要趕功課的理由,但內心明顯沒有平安,感受到聖靈責備我說:「你口說得好聽,卻沒有實際行動!」 我為自己假冒為善的罪感到十分羞愧,不停向神認罪,理智上知道只要認罪,神必會赦免,但內心始終無法釋懷。一天零晨,我半睡半醒間又為這事認罪時,聽到一個清晰的聲音(一個想法湧現)說:「認罪了,改過就好。」當下我有受到一點安慰。 那天是主日,崇拜時神繼續使用詩歌和經文安慰我,尤其宣召經文是詩篇 113:7 ,我馬上意識到神 有話要跟我說,因為這節經文對我有深刻意義,多年前神曾用它來更新我的生命。 那一年,我準備到泰北短宣,出發前我讀到「家有財富的人,如果把錢賙濟窮人,恩待人,按公義處理事務,他就不會因壞消息而動搖,不會懼怕,而且會享福樂。」(詩 112 : 3 ~ 9 )我被提醒 這是神給「家有財富」的人用錢的原則和應許,而當時我們家賣房子獲得一些營利,便和丈夫商量要把營利的十分一奉獻賙濟窮人。 作了這個決定不久,我便收到泰北的傳道寄來的代禱信,分享他們服侍的孤兒們各種需要。當時不曉得為何,我心中不只沒有半點負擔,還湧起一陣厭惡,很不想讀那些資料。就在這時,我讀到詩篇 113:7 : 「他從灰塵中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神很淸楚告訴我祂十分看重窮人,但我沒有神這樣的心,也忘了神給我「家有財富」,是要我去照顧祂看重的人。 我最終還是去了那趟短宣,只是預備過程心很剛硬,一直掙扎,直到我去到了當地,才漸漸柔軟下來讓聖靈觸踫我的心,再次聽到神對我說話。 我聽到當地傳道分享他們這幾年在沒有差會支持下,憑信心照顧八十多個孩子,這期間經歷了傳道小產、患癌和很多不方便說的困難,她歷經那麼多磨難,分享時卻沒有絲毫喪氣,而是邊哭又邊笑地說:「從開始到現在,我們一無所缺。」無論是孩子的費用或她的醫藥費,還是靈裡的需要,神都一一差人供應。她的見證全部由奉獻的人組成,成為一幅美麗無比的畫面,

編輯心語34: 機會, 要把握住。

圖片
  《宣教日引》是一本為福音未得之民禱告的刊物。雖然地球大部分地方福音已傳到,但仍有六千多個族群尚未聽聞福音,在他們當中沒有宣教士、沒有教會,甚至沒有一個基督徒,《宣教日引》每一天介紹一個這樣的族群,並且為他們能聽聞福音禱告。 2012 年,我從范師母手中接過主編一職,心中有感動要定期去探訪代禱地區,以便對代禱對像較認識;編寫可以準確。兩年後我去了第一趟訪宣,目的地是中亞其中三國:烏玆別克、吉爾吉斯和哈薩克。出發前我們不熟悉當地,所以沒法安排具體行程,也不知會見到什麼人,但那一趟神奇妙的安排,使我們在短時間內見到一些關鍵人物,讓我對中亞的福音狀況和需要有重要的了解。 其中有一天神領我們到哈國一個小鎮參加家庭聚會。會後我和在場的一個弟兄-- A 聊起,才知道他是 1992 年前蘇聯瓦解時,向來封閉的中亞各國打開了國門,當時許多西方宣教士和短宣隊把握住這個機會進入中亞,其中有一隊年輕人短宣隊來到 A 弟兄的大學傳福音,他負責幫助他們翻譯,等短宣隊離開時,他信主了,成為開放後的第一批基督徒。從大學生到後來成為大學教授, A 弟兄一直熱心傳福音,並且投入神學教育。我見到他時,他已在二十多年間建立了三十多個家庭教會。他們的聚會很純粹,兩、三個家庭固定在一起敬拜和分享神的話,注重聖經教導,並且強調生活中實踐神的話。 我們去的那年,哈國的門再次關上,不再發宣教士準証,整個中亞都收緊了宗教的自由。當年短宣隊把握住開放的機會,帶領了 A 弟兄信主; A 弟兄也把握住可以傳福音和造就信徒的機會,建立了在真理上穩固的教會,當環境變得困難時,他們已裝備好去面對。 後來我每年都盡量安排一趟訪宣,去了好幾個地區,但有一個地方我總是有意無意避開,那就是印度。其實印度是《宣教日引》著重禱告的地區,印度很大,人口繁複,我常常編寫資料時都搞不清楚實際狀況,對印度各族群和文化的印像十分表面,是一個我最需要去的地方,但我因個人軟弱,遲遲不肯動身。 2019 年初,我內心有一股清楚的感動,這一年必須到印度!這次我沒再推搪,果斷起行。那趟和過往的經歷相似,我們事先沒有特別安排行程和要見的人,但神卻把不同的人帶到我面前,透過他們提供的第一手資料,解答了我長久無法確定的問題,包括種姓制度的影響力、婦女的地位、不同宗教和族群的關係、印度教徒的人生觀、印度穆斯林的福音工作、宣教士最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