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13, 2010的文章

蘇緋雲博士-育兒秘笈

圖片
我在四年前曾編由何仲柯醫生、蘇緋雲博士及他們的小兒子何允聖合著的《發掘孩子潛能,促進家庭溝通》一書,主要寫他們這個天才家庭的故事。 在編輯過程中,我與允聖頻密地互通電郵,因為書中刊登了許多他們的家庭照片,都是允聖的作品。他熱心地幫我將照片分類、提供資料及不厭其煩回答我每一個問題。那本書編完後,我對這個男孩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允聖的成長與學習過程異於常人。他十二歲便考進華盛頓大學數學系,後獲得數學碩士及電腦科學博士學位,是所謂的“天才兒童”。然而,他最令我動容的,不是他的天才,而是他的謙和、真摯和對神、對人的熱情之心。 當我瀏覽他的網站 ( http://seanho.com ) 時,從他的文章和攝影作品,進一步發覺他是個熱愛生命,敬畏上帝及享受與親友關係的人。我當時在想,要怎樣的教導,才能讓一 個“不正常”的孩子,能夠擁有如此健康的性情? 我在一次無意中的機會,在網上發現蘇緋雲博士這一系列的文章時,一口氣讀完,然後,我終於知道了秘訣!當下我馬上決定要與更多父母分享這份寶貴的教養兒女經驗,因 此取得蘇緋雲博士同意,便出版了《育兒秘笈》系列。 《育兒秘笈》與坊間一般育兒書藉並不一樣。正如蘇緋雲博士引用的例子:一幅圖畫要從遠處看,才能看到整體;若只是近看,可能會忽略了完整的大圖畫。同樣的,人生不 少事情,也是要從遠處看,才不致因細節而忽略了整體。 我們身為父母的,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常常也會不知不覺犯下這樣的毛病, 讓無數的細節困擾我們,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整體。孩子年幼時我們忙著照料他的起居飲食、品格、習慣的塑造;學齡時期擔心他的學習與功課;再大一些又要煩惱他的前途、交友等等。在兒女成長過程中,父母忙著應付他不同的需要,不懂的就向有經驗者取經,或從書中、網上尋找資料,看似可以應付一時的燃眉之急,其實卻無法真正解決許多養兒育女的問題。 蘇緋雲博士教養子女最不一樣的,是她先看清楚整幅圖畫,然後才從圖畫中看細節。人生的整幅圖畫到底是什麼呢?要怎樣才能看得清楚呢? 蘇緋雲博士在書中提到:房屋有設計者,桌子有設計者,簡單如碗、杯有設計者,複雜如電腦、計算機也有設計者。那麼人呢?最合理的推論是:人也有設計者。因此,正如每樣東西都有由設計者提供的“使用手冊”,人也必須問:“人類的創造與設計者給了我們什麼‘使用手冊’呢?”經她多番研究思考,結論

遇上一個好作者

圖片
2010 年第一份差事不難 -- 出版蘇緋雲博士的《育兒秘芨 I&II 》簡體版。這兩書先有繁體版,在兩、三年前出版,一直是協傳的常銷書。 去年年尾接到蘇博士的邀請,說世界各地如今讀簡體的人越來越多,希望我們能出簡體版。說實在,我並沒有很願意。一方面協傳資金有限,我總是希望善用資源,多出版一些新書,而不是另一個版本同樣的書;另一方面,我心底始終不太願意接受繁體會有被淘汰的一天,固執的想保留多一些繁體書(垂死掙扎?)。然而,最終大伙兒還是決定了,二月出版。 今天,重讀當年我寫的“出版前言”,心中感到十分慶幸。想起那年我剛任主編一職不久,這書是由我一手物色、發掘,再與作者溝通,邀請、然後構想、編輯,到最後參與本書創意和設計,以至印制成書。我就像一個化裝造型師,讓這本書完整得體的誕生了。 編書多年,能遇上一個好作者,讀到一份好 手稿 ,出版一本值得的書,是最高興,最滿足的事了。《育兒秘芨 I&II 》就是這樣的書。因此,雖然她是簡體版,雖然她已不是新書,我還是要說,她很值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