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心語34: 機會, 要把握住。

 




《宣教日引》是一本為福音未得之民禱告的刊物。雖然地球大部分地方福音已傳到,但仍有六千多個族群尚未聽聞福音,在他們當中沒有宣教士、沒有教會,甚至沒有一個基督徒,《宣教日引》每一天介紹一個這樣的族群,並且為他們能聽聞福音禱告。

2012年,我從范師母手中接過主編一職,心中有感動要定期去探訪代禱地區,以便對代禱對像較認識;編寫可以準確。兩年後我去了第一趟訪宣,目的地是中亞其中三國:烏玆別克、吉爾吉斯和哈薩克。出發前我們不熟悉當地,所以沒法安排具體行程,也不知會見到什麼人,但那一趟神奇妙的安排,使我們在短時間內見到一些關鍵人物,讓我對中亞的福音狀況和需要有重要的了解。

其中有一天神領我們到哈國一個小鎮參加家庭聚會。會後我和在場的一個弟兄--A聊起,才知道他是1992年前蘇聯瓦解時,向來封閉的中亞各國打開了國門,當時許多西方宣教士和短宣隊把握住這個機會進入中亞,其中有一隊年輕人短宣隊來到A弟兄的大學傳福音,他負責幫助他們翻譯,等短宣隊離開時,他信主了,成為開放後的第一批基督徒。從大學生到後來成為大學教授,A弟兄一直熱心傳福音,並且投入神學教育。我見到他時,他已在二十多年間建立了三十多個家庭教會。他們的聚會很純粹,兩、三個家庭固定在一起敬拜和分享神的話,注重聖經教導,並且強調生活中實踐神的話。

我們去的那年,哈國的門再次關上,不再發宣教士準証,整個中亞都收緊了宗教的自由。當年短宣隊把握住開放的機會,帶領了A弟兄信主;A弟兄也把握住可以傳福音和造就信徒的機會,建立了在真理上穩固的教會,當環境變得困難時,他們已裝備好去面對。



後來我每年都盡量安排一趟訪宣,去了好幾個地區,但有一個地方我總是有意無意避開,那就是印度。其實印度是《宣教日引》著重禱告的地區,印度很大,人口繁複,我常常編寫資料時都搞不清楚實際狀況,對印度各族群和文化的印像十分表面,是一個我最需要去的地方,但我因個人軟弱,遲遲不肯動身。

2019年初,我內心有一股清楚的感動,這一年必須到印度!這次我沒再推搪,果斷起行。那趟和過往的經歷相似,我們事先沒有特別安排行程和要見的人,但神卻把不同的人帶到我面前,透過他們提供的第一手資料,解答了我長久無法確定的問題,包括種姓制度的影響力、婦女的地位、不同宗教和族群的關係、印度教徒的人生觀、印度穆斯林的福音工作、宣教士最深的需要等。訪問的內容完整和豐富的程度,令我驚嘆神用心的安排。

回來後《宣教日引》開始為31個人口最龐大的未得群體禱告,印度占了2/3。那年我無論寫文章或為他們禱告,腦海都會浮現那些見過的人和他們說過的話,神用一趟訪宣預備我,使印度在我心中鮮活起來,前所未有地投入為他們禱告。

接下來的兩年,全球面對新冠疫情肆虐,印度的疫情更是一度嚴重到失控,這時想要去印度已經沒有機會了,而我把握住搭上未班車的機會。



我們的人生中常常是這樣,有些機會來到面前,如果不把握住,就會稍縱即逝;如果肯留心神的帶領和感動,就會發現任何時候都是服侍神的契機。

這兩年因疫情之故,許多教會不能實體聚會,導致很多讀者無法從教會索取《宣教日引》。但神沒有停止拓展禱告的群體,祂給我們足夠的資源,於是我們把握住機會,兩年內把網站和語音App(華、粵語)架構完整,預備好迎向未來新常態下的變動。

另外,新冠疫情漫延不止;多國政局不穩,到處都有需要,這樣的天災人禍以後會更多,尤其在未得之民集中之地。於是,我們按神的感動展開憐憫事工,同時動員每個教會都成立一個為未得之民禱告小組。在仍有機會時,我們要用愛的行動和禱告回應這多災多難的世代。

×××

耶穌說:「一個民族要跟另一個民族爭戰,一個國家要攻打另一個國家。到處會有嚴重的地震、饑荒,和瘟疫……信徒為主受逼迫」(路二十一11-12)

相信這段日子,我們對經文所述不陌生,甚至已是一種常態了。當世界的走向越來越不好時,有一件事同時發生:就是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耶穌說:「這就是你們為福音作見證的機會了。」(路二十一13)

福音不會被任何事攔阻,而會照主耶穌所說的一步一步實現。因此,現在我們最需要的不是被動地等疫情過去,回到正常的日子,而是要積極把握住每個機會,做神要我們做的事,無論是為萬民禱告、幫助有需要的人、傳福音等,當我們有這樣的看見,每個時刻都可以是神使用的契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父親追思禮拜的分享

編輯心語41: 我的25年文字事奉之路

儿童圣经金句出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