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長大了

我第一次接觸福音自傳會的兒童助學金事工是在1999年。那年,我隨教會的短宣隊到緬北臘戍探訪恩慈之家。那趟之後,我的心就掉在緬北了,久久沒能忘記他們。

相隔十年後,我又再一次踏上緬北這片土地。十年,不是一個短暫的歲月,足於抹淡許多記憶,也足夠讓一些事情、一些人變質。我這一趟去的緬北,還會和當年的一樣嗎?

那個到達腊戌的下午,雖然正值冬天,但陽光明媚,睛空萬里。我們先去聖光學校,那天是他們慶祝建校四十年。這所學校在風雨中拼搏、奮鬥了四十年,在緬甸這樣一個不注重教育的國家,這一路走來是可以想像的艱辛。這些年多虧了有福音自傳會國內外基督教會和緬華社會一路的陪伴和支持。今天的聖光學校,已經成為緬北最好的一間華校和基督教學校,也是海外華文教育成功的一個典範。



重新回到這個地方,我的心情是激動的。第一個迎接我的是恩華,他喊了我一聲:
穎穎老師。那年,他二十四歲,是聖光初中二的學生,我就是在這裡給他上課的。課後幾乎所有時間,我都和他,及當年那群青年人在一起,有時聊天有時練歌,或到山區探訪,關係就這樣建立起來。這群年青人中,我與恩華最投契,這十年我們陸陸續續保持著聯繫,如今再次見面,我的喜樂實非筆墨能形容。

×××

記得那年我在緬北的時候,有一個午後我在廚房看恩華做菜,他一邊做一邊向我娓娓道出他的身世。恩華是傈僳族,父親是一位忠心又有學問的牧師,是他那一代人中很有影響力的牧者。恩華從小就很敬佩他的爸爸,視他為自己學習和模仿的榜樣,父子感情十分要好。

然而,很不幸的,在恩華十多歲那年,他的父母相繼去世,令他頓時失去了依靠,如何生活成為一個大問題,當然也失去了升學機會。

恩華的爸爸走時,沒有給他留下什麼,只留下了兩櫥的中文書藉。恩華當時只會緬文和傈僳文,他為了能讀得懂這些書,好裝備自己將來也能像爸爸一樣好好事奉主,毅然以十八歲的高齡進入聖光小學,重新開始學習一個全新的語言華語。

我在聖光教書的那一年,恩華剛從小學升上中學不久。他的個子特別高大,和一個成年人沒什麼兩樣。我想像那時他要在為小孩子準備的那些小小桌椅上課,應該很不容易吧。

開始時會不習慣,因為每天都會有很多人圍在教室窗口外看我。而且老師用華語教書,我聽不明白,連他交待功課我也聽不懂,常常因為沒有做功課,第二天到學校,被老師在小同學面前處罰,覺得很難堪。恩華說話的聲調向來很輕柔,態度十分誠懇,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

你有想過放棄嗎?我當時問他。

剛開始的第一個月有想過放棄,但為了以後能更好事奉主,我覺得辛苦是值得的。我比較擔心的是自己會不小心遠離神,偏行已路。

恩華的父母去世後,他搬到恩慈之家來住,是屬於早期的一批孩子。查天儒牧師夫婦待他如親身兒子,我常從他們看恩華的眼神中,讀到一種屬於父母的那種寵愛情感。在恩華年少時期,查牧師夫婦就很用心在屬靈、品格、領導、知識等方面栽培恩華,我認識他時,他已是一位很成熟的年青人,也清楚知道自己將來的人生方向了。

後來我在恩華的詩歌本看到他寫的這一段文字:

親愛的爸爸、媽媽:自從您們去了神那裡,我天天都想念您們,我盼望您們快樂,沒有您們,我很孤單,我也渴望父母的愛。但今天我有一位比父母更愛我的神,他以無比的愛來愛我。爸爸、媽媽,我也會好好愛神,讓我將來在天堂和您們一起。

我當時就很放心,知道這孩子會在恩慈之家好好長大的,因為他有查牧師夫婦的疼愛,而且更要的,他已經嚐到了天父的愛。

十年後,再次見到恩華,雖然他還是喚我穎穎老師,但其實這時的他早已完成了中、緬文中學課程,也從仰光傳道人訓練中心畢業,如今又回到臘戌,是緬北基督教學院的神學講師,也圓了他年少時立下的心志,像他爸爸一樣,成為了一名忠心的傳道人。再次相聚,我發覺恩華一點也沒變。他仍然是那個我認識的一心一意要事奉主的青年;為主而活始終是他持守著最理所當然的生活態度。


那年在緬北,翠菊是我接觸的另一位青年人。她是個很安靜,很溫柔的女孩。我對她印象深刻,因為知道她和恩華互相有好感。當年他們一起在恩慈之家生活,家裡規定讀書時期不能談戀愛,兩人只能將愛意藏在心裡。

恩華中學畢業後就到仰光唸神學,這一分離就是四年。這段期間他們只能靠有限的書信和電話聯繫。等到恩華終於畢業,這回輪到翠菊要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這一等又是另一個四年。漫長的歲月,遙遠的距離,兩人幾乎沒有太多見面的機會,要維這樣的一段感情,談何容易呢?那些日子,在仰光、在緬北,雙方身邊都不乏追求者或有好感的對像,但他們一早就心無旁認定了年少時期的那個他/她,毫不含糊的對所有人坦言,自己已心有所屬,杜絕了一切的誘惑和試探。



今年九月,當我在馬來西亞接到他們結婚的消息時,心中特別感動。我知道他們能走到今天,是要付出許多的愛和包容,需要有很認真的彼此委身心志,這樣的感情對今天處在速食文化的我們來說,是如此的陌生,因此更讓我格外珍惜這種特別純淨的愛。

臨別緬北的最後一點時間,我和恩華、翠菊一起,在他們的小屋隨意的聊天。我在他們的房間看到一個書櫥,收藏了好些書,不知道恩華爸爸的書有沒有搬過來?我記得那年為了要讀懂爸爸的書,像爸爸一樣好好事奉神,成為他最大的動力去學習中文。今天,恩華也快成為爸爸了,他家也有一櫥的書,我知道將來他的孩子一定會延續公公、爸爸的腳步,忠心事奉主。


我心中一直有個心願,就是想寫一本書介紹兒童助學金事工,好讓更多人知道這美好的事工,讓更多人能有這福份去參與。這個想法留在我心中十年,神終於讓我有機會編這本書了。

這本書的名字取得特別好,叫《我們的孩子長大了》。記得有一次我隨張寶華牧師到一間教會分享福音自傳會的事工,他一邊分享一邊播放孤兒院孩子的照片,其中一張是這些長大了的孩子穿著畢業服拍的團體照,他當時說了一句:你看!他們長得多好啊!我從張牧師的臉上看到一個父親,見到孩子終於長大,完成學業,即將要獨立,而流露出一種老懷安慰的神情,我不禁動容了。

這些孩子,包括恩華、翠菊,和很多很多原本沒有人照顧、沒有機會讀書的孩子,因為有兒童助學金的事工,有這些愛主的牧者,把他們接到家裡,當自己孩子一般來愛惜,給他們一個家,栽培他們讀書,建立他們的屬靈生命,一直陪伴他們到長大成人。如今,《我們的孩子長大了》,他們是在愛中長大的,也成為懂得分享愛的人,正如你在這本書讀到的一個一個真實故事。

有意赞助兒童助學金者请联络 :

福音自傳會

134136 Braddell Road

Singapore 359919

Tel:62800312

Fax:62800078

Email:cnecsea@singnet.com.sg


相关阅读

我又去了一趟缅北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父親追思禮拜的分享

編輯心語41: 我的25年文字事奉之路

儿童圣经金句出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