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角石(一)

我巳經找不到第一本《房角石》的文稿了,就從第二期開始貼吧!寫這篇“編者心語”時,我剛從緬北短宣回來,就是那段時間,我突然對寫作這回事開竅了,那個學校假期,我一口氣寫了十多篇有關緬北的文章,投稿報章雜誌,全部刊登,這是其中一篇。從那時開始,我清楚地從神領受了文字事奉的使命,一直到今天。

《房角石》一開始就沒想過只局限於一本“教會刊物”的定位。我們那時候的同工,沒有一個是真正從事文字工作的,換句話說,我們即沒經驗也沒能力,但我們卻志氣滿滿的要編一本可以接觸、影響年輕人的優質雜誌,我們希望用文字與人分享福音,我們期待透過《房角石》交朋友。後來的許多年,我們都一直努力朝這方向前進,神與我們同在,我要在這裡一點一滴回顧這段旅程,我生命中最美的一段。

親愛的讀者,

十二月常常有涼涼的風吹進窗內,風在我住的小公寓中迴旋著,彷彿呢喃著許多外界的消息……這個暑假除了到緬甸走了一趟之外,大半時間我都蟄居在小窩裡,閒暇帶給我更多沉思的空間。
緬甸,這三十年來,軍人強權統治,封閉大學,杜絕知識份子抵抗與批判軍人政權的機會,迷信沒有獨立思考的庸民乃國家穩定必須的條件。在這近乎封閉的國家裡,人民能汲取的知識與資訊都極度有限,國家的發展也因此緩慢……

從一片黃沙飛揚,與外界隔絕的緬甸,回到繁華進步的馬來西亞,我的心始終無法平靜……我們是否已善用這片民主自由且資訊發達的土地,廣泛地吸收知識,深入觀察和檢視人生,好好鍛練我們的思考能力?

無可否認,這是個不愛思考的年代,生活是混混沌沌地度過。在這個滿足於平庸,急於享受成果,卻懶於付代價的環境,資訊無疑不缺,人整天忙著各種活動,可是生命的質素卻趕不上時代的巨輪。

我的感觸是,懶於思考的態度,使人逐漸失卻了分析,判斷與整理的能力,流於人云亦云,對事物的了解與應對的方式相對的也顯得膚淺與被動。而知識的貧瘠,更使人無法契入現代生活的核心。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性使用一貫的看法與處理方式去面對問題,而拒絕開拓思想的可能性,加上缺乏勇氣面對思想和習慣的調整與改變,一再帶來許多思考的限制與阻滯。人,特別是受了高深教育、具備思考能力與條件的人,卻情願放棄做自己思想的主人,而甘於成為別人思想的奴隸,受人影響與指揮,豈不既可惜又可悲?

這段日子,《房角石》專題的編輯為本期專題,相聚了幾個深夜,構思,討論,整理,至思維脈絡清晰,方拍板厘大綱,分配組稿。從蒐集資料至由概念化成文字面世的過程,成了我們學習思考的場所。這段時期,可說是豐收了。

文字創作不只是提供表達的管道,更是提升思想內涵不可缺的工具。唯有足夠的詞彙才能令人豐富的組織思維,也唯有足夠的文字資料儲藏,才能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間。難怪自古以來讀書識字成了邁向進步不可缺的元素。而寫作人更是每個時代中,以敏銳和深刻的思考結晶,描繒甚至是批判人生的先賢。

我的心願是,《房角石》能成為你鍛練思考與摸索成長的園地。

真願我們常常有思想與心靈的交流,暢談對許多事物的看法與感受,無論是透過文字或促膝侃侃而談都是令人心響往,生命在交叉的一剎那,豈不是很美很美嗎?歡迎寫信給我,或到我那小窩坐坐聊聊,我為你準備很香很香的花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父親追思禮拜的分享

編輯心語41: 我的25年文字事奉之路

儿童圣经金句出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