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編輯心語41: 她把握住每一個事奉神的機會

圖片
  2024 年 5 月,宣教日引全體同工首次在美國相聚,慶祝創刊 25 週年。有一晚,范師母分享機構的使命,梳理我們的核心價值與文化,盼望幫助我們在未來挑戰保持穩定,作出正確決策,完成神的託付。這個分享後來化為文字,刊登於 2024 年第 4 季「師母的話」。 同年 10 月 9 日,范師母突然離世。那次聚會是我們與她第一次相見,誰也 沒 想到,也是最後一次。那篇「師母的話」,成為她的遺言。 原本計劃 2025 年慶祝宣教日引 25 週年,范師母卻不在了。然而,她 25 年來堅守的核心價值和美好見證,已完整傳承,將繼續引領我們前行。 *** 我 是 范師母 最早期的同工, 見證她如何貫徹這些核心價值。 2012 年我加入宣教日引, 師母第一件事便邀我與她固定一起禱告,從那時起 , 她是我最忠實的代禱者。無論再難堪或軟弱的事,我都可以向她敞開,不只因為她給了我滿滿的安全感和溫暖,更因為我知道她會很認真地禱告。有時,連我都不禱告了,但她會持續禱告,直到事情成就為止。她不只禱告,也會把我的需要放在心中,並且給予實際幫忙。過去 12 年是我屬靈生命最豐盛的時期,很大程度因為有師母這樣「把禱告當一回事」的人在我身邊。 如今,宣教日引團隊可以彼此信任、敞開分享 ,並 願意對付生命的黑暗,那是師母用禱告的生命塑造的文化。 *** 很少有范師母這樣重視同工超過事工的領袖 。 當年我接任宣教日引主編時,雖不敢明說自己多麼出色,但心底卻認為自己做得比她更好。在那些幼稚得可笑的日子裡,師母以寬宏與謙卑的生命接納我、鼓勵我,不著痕跡地幫助我成長。我在她的溫柔陪伴下,逐漸認清自己的不堪,一點一點被改變。 很多次,范師母憑高度屬靈洞察力做出決定,如果我還沒預備好,她不會強迫我服從,而是耐心等候,直到我準備好,自然跟上她的步伐。在她心中,人永遠比事工重要,她樂意花時間等我成長。 此外,師母一向堅持「容錯才能創新」的理念,她讓我在亳無壓力下發揮創意。儘管她是一個追求卓越,對自己要求極高的人,而我則隨性,要求也不高,肯定達不到她的要求,但我印象中,她從未責備我,只以温柔且尊重的態度校正我。更多時候是鼓勵與稱讚,使我在不喪志的過程中,慢慢進步。 *** 12 年來,我身邊有這麼一位近乎完美的領袖。我們每週一起禱告,每期出版她都參與,我事無鉅細都與她...

編輯心語41: 我的25年文字事奉之路

圖片
2024 年,我完成神學裝備,重新投入《宣教日引》的事奉,卻發現自己無法順利寫出文章,焦慮深深的籠罩著我。也許是長期專注於研究和寫功課,我發覺自己不是失去寫作技巧,而是失去豐富的情感,寫不出有溫度的文字,這讓我十分苦惱。 我請同工禱告,第二天,神便以耶利米蒙召的經歷對我說話:「我使你在母腹中成形以先,就認識你;你還未出母胎,我已把你分別為聖,立你作列國的先知。」 ( 耶 1:5) 這段經文讓我回溯到 1999 年12月,那是我踏上文字事奉之路的起點。當時,教會邀請我參與文字事工, 負責 出版一本福音季刊。我非常珍惜事奉神的機會 , 幾乎沒有多加思考,就答應下來,甚至沒顧慮到自己當時寫過的文章屈指可數。 寫這篇文章時,我忽然意識到《宣教日引》也是 1999 年12月開始的,原來 25 年前,神就已說:「我認識你,我揀選你,有一天你要在《宣教日引》事奉。」 *** 「我就說:主耶和華啊!我不曉得說話,因為我年輕。」(耶 1:6 ) 那年, 我畢業於純美術系,在一所私立中學擔任美術老師,寫作並非我的強項。早期我每次寫文章,都需要參考大量資料, 再 將各處的內容拼湊 成一篇文章 ,非常吃力,也心虛不已。我像耶利米,跟神說:「我不會寫,因為這不是我的專業。」 *** 「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年輕,因為無論我差你到誰那裡,你都要去;無論我吩咐你說甚麼,你都要說。」(耶 1:7 ) 那段時間,我經常向神求寫作的能力,雖然我知道掌握寫作技巧需要時間,但每一期刊物都需要文章,我實在等不及。 就在 1999 年 12 月,我前往緬甸北部參加短宣,看到不同膚色、文化和語言的人,與我敬拜同一位上帝。我的心深深被觸動,瞬間明白了神愛世人的心。 回國後,我提筆把內心的感動寫下,一口氣寫了 二十 多篇文章 , 不需要參考資料,也不再東拼西湊;我的情感十分豐沛,寫作變得流暢自然,彷彿神在引領我寫每一個字句。我把這些文章投稿報刊、雜誌,結果全數刊登!我越過了掌握寫作技巧的漫長階段,直接經歷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神蹟。 那時起,我寫每一篇文章,出版每一本書,都很清楚自己的寫作能力來自神。因此,我很少因為沒有把握,而拒絕來到我面前的寫作計畫。就這樣,靠著主的恩典,我編寫了三十多本書。其中,《山嶺腳蹤》是我首次以小說文體寫宣教士的故事,我僅用了 3 個...

编辑心语40:不要质疑神

圖片
  近期有人问我好不好,我都会迟疑一下,不知该回答好或不好。最后,我都会答:「有好、有不好。」 不好是我正同时面对几项自己解决不来的困难,常常感到沉重压力;好的是我「听」到很多神给我的话和指引。 多年前,我很羡慕范师母的生命,她常常有神的话引导她做决定。当时我还不晓得如何「听」到神说话,於是我向神求:「我也想要听到你给我话。」 许多年过去,不知不觉我也听到了,特别是在我需要被提醒、被安慰时,或我在寻求神、要做决定时,神会透过经文、讲道,或其他方式,包括某人说的话,或一个意念进入我的思想来给我话语。有时会听到很清晰,有时则不太明显。 [1] 以下我想和大家分享最近一次神给我很清晰的话。 有一天晚上临睡前,我为自已正面对的一项长久困难祷告,祈求的内容是 符合 神心意的,我如此祷告也已一段日子,但那晚我却开始质疑神:「为什么明明是好事,对你来说也是举手之劳的事,你却迟迟不行动呢?」渐渐就埋怨起神来:「你是神,我是人,只有你可以成就这事,为什么你不肯呢!」越想越难受,当晚就气得失眠了。 第二天上课,老师讲解申六 16 时, [2] 精准地用了「质疑神」和「埋怨神」这两个字,正是我昨晚深陷其中的情绪,当下我意识到神透过老师提醒我:「你不可以用这样的态度祷告。」 接下来的日子,神不停用各种方式,或警诫,或劝勉,一次又一次提醒我同样的话。其中一次神透过出十七 7 的「玛撒事件」 [3] 进一步让我看清 : 「试探」神就是要神做一些事来证明自己。其实说穿了就是要神照我想要的去行,一旦祂没照做,我就质疑祂!这样的态度非常破坏我与神的关系。 一般上在祷告不蒙应允时,或事情没有马上照我们想要的发生,会很容易陷入对神不信任当中。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相信神能否做得到,而是质疑祂为什么可以做到,却不肯做?久而久之就会对神产生不滿,觉得祂对我们不够好。在一段关系中,如果存在如此不信任,就会带来隔阂。神及时提醒我,让我知道这样的态度很有问题,会伤了我和祂之间的感情,之后我便小心自己的态度,不再重犯。 直到今天,我所面对的困难还没过去,好像走在四十年旷野中,感觉走了很久都走不到终点,过程中一方面疲惫、辛苦;另一方面又有足够吗哪的供应,是一段又苦又甜的旅程。最重要的是神的话给了我清晰方向,就是——在还没看到任何好结果前先相信神;既使看不到也要继续相...

上帝子民的伦理学:重现申命记中的恩典社会 作者:莱特

圖片
  1.     引言 莱特的著作《上帝子民的伦理学:重现申命记中的恩典社会》属于注释丛书,以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坚守圣经权威的态度诠释经文,同时又能深入浅出地将深邃的洞见融入现代处境,使读者不只汲取丰富知识,也晓得如何应用在生活中。 申命记重要信息是十诫,是所有律法的基础和原则,从神和子民盟约关系为基础,到子民要守十诫成为万民的楷模,再到如何实践十诫的律例典章。本书作者莱特将申命记三十四章透过不同篇幅串连起来,让读者能掌握十诫整体原则和应用。 本文要针对 书中 第七章做反思和回应,同时也按作者的设计,将相关篇幅放在一起看, [1] 以反思我是否有遵守十诫的原则?第七章的内容是申命记五章,主要重述十诫; [2] 而十诫基本精神则透过申十二至二十六章的律例体现出来。作者用很长篇幅按照十诫的顺序编排铺陈,帮助现代读者看到那些陌生和奇怪的律例,其实是将十诫精神应用在当时生活的大小事务上,为要向万民活出“爱神”和“爱人”的见证,使万民可以藉神的子民得福。 今天,我们的历史场景更换了,但“十诫”权威不变,作者在每章结尾都举一反三地将“十诫”爱神和爱人的原则应用在今天社会,使申命记不再是远古以色列人的律列典章,也和我们息息相关。 2.     十诫的基础 申命记前几章陈述神忌邪的性情,祂守的是一份专一、委身的关系,自然也要求子民以同样专一和忠诚回应。作者用夫妻关系生动地比喻这分独占的爱,指出若夫妻关系中有一方不忠诚,而另一方却不在乎、也不妒忌,如此漠不在乎的关系并不是爱。 因此,十诫的第一、二诫是关乎神和子民的盟约关系,其基础是神先爱子民、施恩予子民,所以子民只能有一位神,并且不能用任何无生命的“像”来取代或代表这位能做万事的永生神。作者特别提出“神惟一恰当形象,就是按著自己的樣式而創造的神之形象——活著、能思考、工作、说话、呼吸、彼此連結的人類”,这阐述加强了申命记的信息,即神的子民有义务遵守十诫的律例典章,将神的形象诠释在万邦面前。 今天我们和神的关系出问题,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所拥有的一切,其实是神出於爱而施恩给我们的。我们不感谢神,就不会发现祂爱我们,当然也不会回应祂的爱,更别提活出神所要的样式。 申命记神和子民的盟约关系建基於祂主动、委身的爱;神和我的关系同样始於祂先爱我,因此...

编辑心语39:我們是被邀請負責禱告的人

圖片
我的丈夫因頸椎問題,長年忍受手臂疼痛之苦(注 1 )。起初當他躺著時,被壓迫的神經線得以舒緩,尚可暫時脫離疼痛,但到了後期他連躺著也會疼痛,就很辛苦了。有一天晚上,他請我為他的疼痛禱告,我想到自己曾經為許多病痛的人禱告,他們並沒有得到醫治,有些甚至已回天家了,一下子感到很沮喪,便對他說:“你還是別叫我禱告,我沒有信心為病人禱告。”當天的零晨,在半睡半醒間,聖靈感動我:“禱告是神所成就的,並不關禱告的人的事。因此禱告成就不需要沾沾自喜;不成就也不必受影響,這不是你的責任。” 第二天,我和屬靈同伴賽靈分享這感動,她受感而發地說:“對啊,我們只是 Summit Document (遞文件)的人,如何成就和執行的是神。” 這個認知對我為宣教禱告也是很重要,於是我又和《宣教日引》同工分享,當天范師母在禱告中說:“神啊,你的面前一定有一大疊文件了,因為我們一直遞一直遞,但你絕對有能力處理。” *** 同一時期,我的兒子經過兩年疫情的停頓,重返校園一切都得重新適應。他在大學第一年面對許多困難和挑戰,學業、生活和健康都出狀況,我常常為他禱告,卻經常感到無力,因為沒有馬上看到轉變。 有一天,我為他禱告之後,在網上聽到溫偉耀博士的一篇信息——“神的祝福 ~ 雅各的天梯和摔跤”,他分享自己的女兒選大學時關注科系、獎學金等事,但神所關心的卻是她能和神連結。當我聽到這一段時,馬上被提醒,當年我的兒子上中學時,聖靈就是如此感動我:“你能給他最好的,就是禱告他能與神連結。”今天,在他進入大學階段,神又透過溫偉耀博士說同樣的話,我聽到聖靈安慰我:“別擔心,你只需要持續這樣禱告。你可能要禱告很久,因為禱告是要付代價的,而媽媽的禱告就是最委身和付代價的禱告。” 這事以後,我彷佛領受一項正式任務——我是負責為兒子禱告的人。得知神為兒子預備一個忠心代禱者這件事,讓我感到安穩許多。我也開始對身邊的年輕人有負擔,很自然地會為他們禱告。 過了幾天,我在網上讀到阿斯伯里大學( Asbury University )發生聖靈澆灌的大復興(注 2 ),聖靈當下安慰和鼓勵我:“看,我在乎年輕人,我會照顧他們,你只管持續為他們禱告。” 關於阿斯伯里大學的復興,背後有一個美麗的故事。早在 2018 年,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的前講師——廖鴻圖牧師夫婦,在異夢中領受為美國復興禱告的呼召,毅然放棄...

编辑心语38:世界正一點一點被罪吞噬

圖片
2023 年我進入神學裝備的實習期。實習開始以前,督導老師讓我填這段期間要達到的目標和計畫,其中在靈命成長的部分,我填了「深度反省內在的黑暗」,因為我想若不對付自己隱藏的罪,我的屬靈生命不會成長;事奉也將是無力的。同時老師要我填下具體行動以達到目標,我填了:一、有固定的安靜獨處時間;二、每個星期至少寫兩篇自省的記錄。 當我寫完這份計畫並和老師一起禱告後,一件很奇妙的事發生在我身上!接下來的日子我對罪異常敏感,不只在獨處的時刻,有時正在做著別的事,或在清晨五時多還處於半夢半醒之間,聖靈會透過由思想形成的「聲音」告訴我許多隱藏的罪,比如驕傲、嫉妒、自我中心等等。這些黑暗留在我內心許久,甚至已經顯露在言語和行為上,我卻沒有察覺。 長久以來,我已習慣性包裝自己,讓人們只看到我好的一面,連我自己也相信了這個被包裝出來的人,如果不是聖靈的光照,我不可能察覺這些黑暗。今天就算有人提醒我,我也未必肯聽,甚至會有扺觸之心。這就是我的黑暗,我不能接受別人批評 ( 說法 ) ,哪怕只是一點不中聽都受不了,自己卻很常批評人,真是看到別人眼中的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木。 我第一次發現,原來我想要反省自己的黑暗,聖靈是會非常活躍地動工,有時提醒、有時責備,有時勸勉。有一次,我說一些話傷害了人,內心感到不平安,那天零晨五時,我「聽」到聖靈一字一句地教我:「那天你可以這樣說 …… 這樣就可以表達要講的,可是又不會傷人。」我經歷到聖靈真的是個保惠師(原文:來到身邊的幫助者),祂來到我身邊,手把手教導我、指正我。過了一天,我又「聽」到聖靈說:「你那天那樣講話,是因為你內心有驕傲 …… 」 在聖靈光照下,我比自己想像的要糟糕很多倍。黑暗赤裸裸被攤在光下是很難堪的,但這是聖靈的光照,我亳無困難接受了,並且不狡辯,因為我太珍惜聖靈肯跟我說話,這是最甜蜜的團契! 我必須承認,那段日子我常常感到沈重、悲傷和自卑,也會面對控訴,覺得自己不配來到神面前,更不配事奉神。有時我會分不清這些感受和想法是聖靈的光照,還是惡者控訴?神沒有讓我陷在混淆中太久,祂指示我該如何分辨:來自聖靈的是叫你站起來,與神更親近;來自惡者的是要把你打倒,使你遠離神。 又有一次,當我請姐妹為我的爭扎代禱時,神讓我的口說出:「你在我這裡是很容易的,認罪悔改就可以了。」 我很難理解「認罪悔改就可以了」這句話,因為我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