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資深牧者─21 世紀牧者的挑戰

 

訪問者:黃穎穎、陳淑

受訪牧師:楊鐘祿牧師

牧養年數:38

曾牧養的教會:巴生衛理公會(1981-201811月)

 

今年67歲的楊鐘祿牧師,一年多前退休,問起他現在的生活,他笑說:「教導、講道、寫作和閱讀。」

我打趣的說:「那和過去牧會時差不多一樣啊?」

他說:「但是現在不用上班,不用開會。」

「那很好啊,可以專心服事。」

他也打趣的回說:「可是沒有收入了。」

牧養理念

1981年,楊鐘祿牧師神學院畢業後便加入巴生衛理公會,和當時的許彼得主任牧師一起事奉。許牧師很重視訓練接棒人,一路栽培剛畢業的楊牧師,好像保羅和提摩太。幾年後,許牧師便因患癌蒙主恩召,楊牧師承接他的遺志,也成為一位胸懷普世,熱心於宣教的牧者。他一生人只牧養巴生衛理公會一間教會,對這教會的影響很大。

楊牧師的牧養理念很清晰,就是照著主耶穌的教導:「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你仔細讀,會發現大使命固然是關於去宣教的命令,但其實耶穌強調的是門徒訓練,『作門徒』是大使命中唯一的動詞,宣教和布道的目的都是為了把人找來作門徒。」楊牧師很清楚地點出了大使命的重點,接著又說:「我們所產生的門徒,也必須是能去傳福音和去使人作門徒的。」

多年來,楊牧師一直把牧養的焦點放在栽培和訓練門徒,並且使門徒能不斷為主作見證,也繼續栽培人不斷為主作見證。他說:「耶穌用3年的時間,專注栽培12個門徒,祂的策略是:你們看我如何訓練你們,以後你們也照著作;我如何差遣你們,你們也要如何差遣人。」

人數太多不利於門徒訓練,因此從1994年開始,楊牧師便開始積極推動細胞小組,以達到「信徒門徒化、 會眾小組化、教會團隊化。」

關於最後一項,楊牧師特別解釋說:「教會不是團體,只為了達到大家聚在一起的社交功能;教會也不只是團契,讓我們像家人一樣親密在一起。教會應該是一個團隊,大家分工合作達到共同的目標,那個目標就是使人作門徒。」

楊牧師認為牧者是這個團隊的關鍵人物,他除了要有清楚的異像和好的靈命,也需要具備足夠的魄力,不單有理念,還要能有推動力與領導力,才能達至「教會團隊化」這個目標。

「牧者要能夠傳遞異象,尤其是透過講台。講台不是教課,講道就是要傳遞異像,當然,這個異像也是按著聖經的教導。」楊牧師提出牧者在講台上要留意的部分。

在牧會過程中,楊牧師透過小組很具體地帶領信徒朝向五個目標:一、每日持守靈修;二、每周參加小組;三、每月宣教奉獻(金錢上的紀律);四、每年讀經一遍;五、每人一項事奉(在小組每個人都有事奉的機會)。

「其實以上五項就是基礎的門徒訓練,可以幫助信徒扎實地建立屬靈生命。」楊牧師總結。

楊牧師除了把牧養焦點放在門徒訓練上,一直以來他也很關注和強調普世宣教的參與,因為宣教是神的心意。因此他鼓勵每個人每個月都參與宣教奉獻,他們教會的宣教奉獻甚至比十一奉獻多。對此,楊牧師很理所當然的說:「當然啊,十一奉獻只是為生存,宣教奉獻才是用在大使命中。」

防止在事奉中耗盡

楊牧師認為牧者最重要認清三件事:一、必須愛神勝過一切,如果不夠愛神,就別當牧者,因為是做不下去的。

二、凡所作的都為要成全福音。 「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這福音的好处」(林前9:23

最後,事奉的能力必須來自聖靈。 「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正如你們知道,我們在你們那裡,為你們的緣故是怎樣為人。」(帖前15

問起楊牧師關於牧者如何在長時間牧養中可以不耗盡?楊牧師想了想說:「還是這個原則,當你有愛神的心,就會常存感恩的心,事奉就不會累了。真正神的僕人不是雇工,他是神的僕人,所以不需要為明天擔憂,也不用給自己壓力,神求於管家的是忠心,只要忠心去做就夠了。」

「有時候我們感到耗盡是因為做不來,比如預備講章有壓力。這樣的情況,牧者就有必要不斷地裝備自己,以加強自己的知識來應付服事上的需要。我是老派的人,我的方法就是不斷地讀書,牧者要培養渴慕閱讀的習慣,才會不斷進步。」楊牧師語重心長地補充。

牧者面對的挑戰

話題轉到今天的牧者所面對最大的挑戰,楊牧師說:「我們要有預見性,看到教會未來的走向。」

今天西方教會已經因為世俗化而衰退;民主發展也導致個人主義不斷加強,以人為本、強調人權,與及追求個人自由的思潮,導致人們對教會和聖經的權威大幅度減弱;神學信仰也走向「去絕對化、去宗教形式、去教堂化」。越來越多人不願被教堂約束自己的空間自由,信徒也不願被教會約束自己的時間自由。這些對教會的看法與關係的改變,將導致教會迅速衰敗。可以預見,同樣的走向很快就會蔓延到亞洲,包括馬來西亞教會。

其實,今天已經可以看到教堂不再是必要,人們也不在乎教會是否看得見,甚至教牧也不再是必須,因為教牧能做的,信徒也能做到。聖經雖沒改變,但卻可以包容不同意見的解釋。最終,傳統基督教勢必走向「去絕對化、去教堂化、去教會化、去權威化」的方向,這是今天教會所要面對的挑戰。

對照啟示錄七教會的預言,1920世紀普世宣教運動的啟動與成果是非拉鐵非教會,而老底嘉教會正是西方教會的光景:物質丰富、靈性貧窮、不冷不熱。這也是今天所有教會都面對的挑戰。當教會都走向老底嘉的光景,教會時代就結束了。

還有一項挑戰,今天許多亞洲教會以高舉神蹟來取代研經;以追求感官和感性經歷來取代扎實的靈命操練。教會為了吸引年輕人,不惜偶像化領袖,導致好些領袖受試探跌倒。牧者要謹慎留意,不要追求這些炫麗的外表,要老老實實的教導聖經。

最後,楊牧師用鼓勵的語氣說:「縱然我們無法改變這些大趨勢,但我們仍要堅持信念,堅持聖經的立場,忠心順服和遵行神的話,盡我們的本份,服事這一代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父親追思禮拜的分享

編輯心語41: 我的25年文字事奉之路

儿童圣经金句出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