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年前曾編由何仲柯醫生、蘇緋雲博士及他們的小兒子何允聖合著的《發掘孩子潛能,促進家庭溝通》一書,主要寫他們這個天才家庭的故事。
在編輯過程中,我與允聖頻密地互通電郵,因為書中刊登了許多他們的家庭照片,都是允聖的作品。他熱心地幫我將照片分類、提供資料及不厭其煩回答我每一個問題。那本書編完後,我對這個男孩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允聖的成長與學習過程異於常人。他十二歲便考進華盛頓大學數學系,後獲得數學碩士及電腦科學博士學位,是所謂的“天才兒童”。然而,他最令我動容的,不是他的天才,而是他的謙和、真摯和對神、對人的熱情之心。
當我瀏覽他的網站(http://seanho.com)時,從他的文章和攝影作品,進一步發覺他是個熱愛生命,敬畏上帝及享受與親友關係的人。我當時在想,要怎樣的教導,才能讓一
個“不正常”的孩子,能夠擁有如此健康的性情?
我在一次無意中的機會,在網上發現蘇緋雲博士這一系列的文章時,一口氣讀完,然後,我終於知道了秘訣!當下我馬上決定要與更多父母分享這份寶貴的教養兒女經驗,因
此取得蘇緋雲博士同意,便出版了《育兒秘笈》系列。
《育兒秘笈》與坊間一般育兒書藉並不一樣。正如蘇緋雲博士引用的例子:一幅圖畫要從遠處看,才能看到整體;若只是近看,可能會忽略了完整的大圖畫。同樣的,人生不
少事情,也是要從遠處看,才不致因細節而忽略了整體。
我們身為父母的,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常常也會不知不覺犯下這樣的毛病, 讓無數的細節困擾我們,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整體。孩子年幼時我們忙著照料他的起居飲食、品格、習慣的塑造;學齡時期擔心他的學習與功課;再大一些又要煩惱他的前途、交友等等。在兒女成長過程中,父母忙著應付他不同的需要,不懂的就向有經驗者取經,或從書中、網上尋找資料,看似可以應付一時的燃眉之急,其實卻無法真正解決許多養兒育女的問題。
蘇緋雲博士教養子女最不一樣的,是她先看清楚整幅圖畫,然後才從圖畫中看細節。人生的整幅圖畫到底是什麼呢?要怎樣才能看得清楚呢?
蘇緋雲博士在書中提到:房屋有設計者,桌子有設計者,簡單如碗、杯有設計者,複雜如電腦、計算機也有設計者。那麼人呢?最合理的推論是:人也有設計者。因此,正如每樣東西都有由設計者提供的“使用手冊”,人也必須問:“人類的創造與設計者給了我們什麼‘使用手冊’呢?”經她多番研究思考,結論出人類的創造者是基督教所述的上帝(請參本書附錄篇),那所謂的“使用手冊”便是《聖經》了。
弄清楚這點之後,父母在教養子女時遇到種種問題,就應該比較有頭緒如何處理了!相反的,今天我們教孩子若出了問題,其實就是因為沒有好好“研究”這本“使用手冊”!
《育兒秘笈》探討許多父母常遇到的問題,比如孩子固執、不能專心、愛頂嘴等品行問題; 認字、學習語言、怕考試等讀書問題;愛爭鬧、受排擠等人際關係問題……然而, 蘇緋雲博士解決的方法只有一招,卻是百試百中的有效,就是回到創造者給我們的“使用手冊”—《聖經》,從中尋求解決之道。
蘇緋雲博士的觀點非常合理,她認為《聖經》即是創造者給我們的人生手冊,當然只有《聖經》才能夠提供真正的解決辦法。換句話說,真正的解決辦法是設計者的辦法,人的辦法只能得到暫時的“效果”,但可能有長遠的傷害。
照著創造者的方法教出來的孩子,不只聰明(因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而且更重要的,他知道自己的價值,因此有自信心;知道自己被造的目的,因此有責任感;知道神愛世人,因此對人充滿愛心……創造者的方法一定是最好的,這是理所當然。
我有一個六歲的孩子,在我編《育兒秘笈》時,正是我留在家裡全時間照顧他的時候。照顧一個孩子是一件最具挑戰的任務,我必須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母親,在育
兒過程中,我經常會處在挫折、焦慮和不知所措中。然而,當我閱讀《育兒秘笈》後, 嘗試放下自己,完全根據聖經的原則來照顧孩子時,我驚訝的發現:沉重的擔子不見了; 我與孩子一同浸淫在神的話語中,享受前所未有的親密、默契和美好的溝通。更重要的, 我發現在短短的時日裡,孩子在心智、情緒、品格及智慧上有顯著的進步!我,也一樣。
期待,這本書成為您家庭的祝福。
2 則留言:
我一定要买一本来参考,当妈妈可真的是不容易呢!
你好,我家有个学习困难的孩子,我要在你这里学习,谢谢你的分享...也欢迎你来我的部落格看看,给我一些教导特殊儿的方法....谢谢你....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