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緬北回來了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 12月 29, 2009 攝於:緬北腊戊恩慈之家。12月26日,臨走前。 十天,我們不停的吃,不停的坐車,不停的笑,不停的慶祝聖誕節,不停的見人,不停的分享,不停的事奉,不停的經歷神,不停的享受團契,不停的感恩,還有,不停的--感動!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Joyful.Mum寫道… 我也向主献上感恩,保守你们一行人平安到家!
父親追思禮拜的分享 - 4月 06, 2017 從昨晚到今天的追思禮拜,我見到許多父親的朋友, 不少是 我認識 的 ,因為從小我就被父親帶著,和他們一起事奉,我們常一起去醫院探訪, 也會 每星期到不同的新村佈道。 我父親是個對信仰很專一,信心很堅定的人。當他 決志 相信耶穌 之後 ,就一生忠心跟隨這位真神。他很清楚自己所相信的是一位又真又活的神,因此毫不遲疑地將這信仰傳承給我們四兄弟姐妹。在我們還不認識神,還不知道神有多美好時,神已把我們放在這個充滿屬靈氛圍的家中, 在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 領受 了 這份白白 的 恩典。 小時候, 父親 從 沒讓我們覺得 可以不必去教會, 事實上我們 也 很喜歡去 ,彷彿 去教會 是最理所當然的事。我們 四兄弟姐妹 在教會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時期。 我們家每晚都有家庭禮拜,無論發生什麼事,就算有爭吵,或生活很忙,父親從來不會隨便停止家庭禮拜,我的印象是一次也沒停過。小時候我不明白家庭禮拜的意義,有時會很不情願,也會有埋怨,今天步入了中年 , 我才 終於 明白每天撥出 固定的 時間親近神,對屬靈生命的成長 是 何等重要。 我們的家庭禮拜一般以父親帶領禱告結束。我印象深刻的是父親每天的禱告內容大同小異,除了為 很多人 的需要禱告 以外 , 不變的 就是為 他 自己家人的救恩禱告。他會一個一個提名為他 的 弟弟妹妹的救恩禱告,這個禱告從來沒停止過一天。長大後我才發覺,一個人要對神有多大的信心 和順服的心 ,才能不懷疑、不氣餒、不放棄,如此長久地向神求同一件事。 直 到我父親去世時, 他 還沒看到一個弟妹信主。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父親每晚一定會獨自跪在客廳禱告和讀經很長時間,也是從不間斷的。我的性格隨性、沒紀律,一直無法很固定靈修。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意識到靈修對我生命的重要,現在當我要操練固定靈修時,腦海總會浮現父親謙卑跪下的身影,深深激勵我,成為我的榜樣。 我和父親的關係並不親密,我幾乎沒有和他談過心事。父親是很多人的屬靈導師, 也 是 教會 年輕人面對問題時的傾訴對像。但我一直認為父親對我沒有像這些人這樣的影響。一直到我預備這篇分享,回想起我十八歲以前的生活,才發覺原來父親影響我很深。 我 在父親監護 底下的 那些日子,十二歲那年信主,十六歲奉獻... 閱讀完整內容
編輯心語41: 我的25年文字事奉之路 - 1月 01, 2025 2024 年,我完成神學裝備,重新投入《宣教日引》的事奉,卻發現自己無法順利寫出文章,焦慮深深的籠罩著我。也許是長期專注於研究和寫功課,我發覺自己不是失去寫作技巧,而是失去豐富的情感,寫不出有溫度的文字,這讓我十分苦惱。 我請同工禱告,第二天,神便以耶利米蒙召的經歷對我說話:「我使你在母腹中成形以先,就認識你;你還未出母胎,我已把你分別為聖,立你作列國的先知。」 ( 耶 1:5) 這段經文讓我回溯到 1999 年12月,那是我踏上文字事奉之路的起點。當時,教會邀請我參與文字事工, 負責 出版一本福音季刊。我非常珍惜事奉神的機會 , 幾乎沒有多加思考,就答應下來,甚至沒顧慮到自己當時寫過的文章屈指可數。 寫這篇文章時,我忽然意識到《宣教日引》也是 1999 年12月開始的,原來 25 年前,神就已說:「我認識你,我揀選你,有一天你要在《宣教日引》事奉。」 *** 「我就說:主耶和華啊!我不曉得說話,因為我年輕。」(耶 1:6 ) 那年, 我畢業於純美術系,在一所私立中學擔任美術老師,寫作並非我的強項。早期我每次寫文章,都需要參考大量資料, 再 將各處的內容拼湊 成一篇文章 ,非常吃力,也心虛不已。我像耶利米,跟神說:「我不會寫,因為這不是我的專業。」 *** 「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年輕,因為無論我差你到誰那裡,你都要去;無論我吩咐你說甚麼,你都要說。」(耶 1:7 ) 那段時間,我經常向神求寫作的能力,雖然我知道掌握寫作技巧需要時間,但每一期刊物都需要文章,我實在等不及。 就在 1999 年 12 月,我前往緬甸北部參加短宣,看到不同膚色、文化和語言的人,與我敬拜同一位上帝。我的心深深被觸動,瞬間明白了神愛世人的心。 回國後,我提筆把內心的感動寫下,一口氣寫了 二十 多篇文章 , 不需要參考資料,也不再東拼西湊;我的情感十分豐沛,寫作變得流暢自然,彷彿神在引領我寫每一個字句。我把這些文章投稿報刊、雜誌,結果全數刊登!我越過了掌握寫作技巧的漫長階段,直接經歷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神蹟。 那時起,我寫每一篇文章,出版每一本書,都很清楚自己的寫作能力來自神。因此,我很少因為沒有把握,而拒絕來到我面前的寫作計畫。就這樣,靠著主的恩典,我編寫了三十多本書。其中,《山嶺腳蹤》是我首次以小說文體寫宣教士的故事,我僅用了 3 個... 閱讀完整內容
編輯心語41: 她把握住每一個事奉神的機會 - 1月 01, 2025 2024 年 5 月,宣教日引全體同工首次在美國相聚,慶祝創刊 25 週年。有一晚,范師母分享機構的使命,梳理我們的核心價值與文化,盼望幫助我們在未來挑戰保持穩定,作出正確決策,完成神的託付。這個分享後來化為文字,刊登於 2024 年第 4 季「師母的話」。 同年 10 月 9 日,范師母突然離世。那次聚會是我們與她第一次相見,誰也 沒 想到,也是最後一次。那篇「師母的話」,成為她的遺言。 原本計劃 2025 年慶祝宣教日引 25 週年,范師母卻不在了。然而,她 25 年來堅守的核心價值和美好見證,已完整傳承,將繼續引領我們前行。 *** 我 是 范師母 最早期的同工, 見證她如何貫徹這些核心價值。 2012 年我加入宣教日引, 師母第一件事便邀我與她固定一起禱告,從那時起 , 她是我最忠實的代禱者。無論再難堪或軟弱的事,我都可以向她敞開,不只因為她給了我滿滿的安全感和溫暖,更因為我知道她會很認真地禱告。有時,連我都不禱告了,但她會持續禱告,直到事情成就為止。她不只禱告,也會把我的需要放在心中,並且給予實際幫忙。過去 12 年是我屬靈生命最豐盛的時期,很大程度因為有師母這樣「把禱告當一回事」的人在我身邊。 如今,宣教日引團隊可以彼此信任、敞開分享 ,並 願意對付生命的黑暗,那是師母用禱告的生命塑造的文化。 *** 很少有范師母這樣重視同工超過事工的領袖 。 當年我接任宣教日引主編時,雖不敢明說自己多麼出色,但心底卻認為自己做得比她更好。在那些幼稚得可笑的日子裡,師母以寬宏與謙卑的生命接納我、鼓勵我,不著痕跡地幫助我成長。我在她的溫柔陪伴下,逐漸認清自己的不堪,一點一點被改變。 很多次,范師母憑高度屬靈洞察力做出決定,如果我還沒預備好,她不會強迫我服從,而是耐心等候,直到我準備好,自然跟上她的步伐。在她心中,人永遠比事工重要,她樂意花時間等我成長。 此外,師母一向堅持「容錯才能創新」的理念,她讓我在亳無壓力下發揮創意。儘管她是一個追求卓越,對自己要求極高的人,而我則隨性,要求也不高,肯定達不到她的要求,但我印象中,她從未責備我,只以温柔且尊重的態度校正我。更多時候是鼓勵與稱讚,使我在不喪志的過程中,慢慢進步。 *** 12 年來,我身邊有這麼一位近乎完美的領袖。我們每週一起禱告,每期出版她都參與,我事無鉅細都與她...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